技术资料
作者:水处理新视野时间:2022-10-25 10:05:14阅读数:
自MBR膜工艺出现以来,就因为其占地面积小,出水水质好,有机负荷率大,污泥产量少等优点。在世界各个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,尤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展迅速。但是由于运行过程中需要对MBR膜元件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,而必须采取加大错流速率,曝气等手段,使得MBR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。针对这些问题,那么污水处理厂MBR操作人员究竟该怎么控制MBR膜污染?
1、临界通量运行
目前,MBR工艺设计基本都采取恒通量运行,在尽量满足污水处理量要求的前提下,通过其它操作手段控制膜污染。临界通量的概念1995年首次提出,它的定义是在该通量以下,透膜压力不会随过涟时间延长面增加,透膜压力和通量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。临界通量的选择对运行有着重要作用,超过临界通量,污染就会发生,跨膜压差(TMP)随过滤时间的延长面增加,膜组件在临界通量以下运行可大大延缓膜污染。
2、曝气量以及曝气强度
一般来说,增强曝气强度有利于提高膜透过性,减少膜污染,长时间的低曝气下,污染物迅速沉积在膜表面。然面,强曝气也会破坏污泥絮体。会改变污泥颗粒大小及分布,释放出更多的胶体和溶解有机物(ES和SMP),面加剧膜污染。因此,找到最优曝气强度至关重要。曝气强度对膜透过性的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混合液浓度、混合液粘度、运行通量等。有学者提出将曝气强度,跨膜压差(TMP)变化以及通量改变在一张图中做出,以此找到最优曝气强度。
扫码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