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微信矩阵
standard techniques

技术资料

MBR膜技术文章

首页 >> 技术资料 >> MBR膜技术文章

MBR膜污堵机理及运行维护对策

作者:网络文章时间:2025-09-17 13:38:46阅读数:

膜生物反应器(MBR)技术凭借其高效的固液分离能力和稳定的出水水质,已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,MBR 以膜组件取代二沉池,不仅显著降低悬浮物(SS),还实现了高浓度污泥的运行,简化了操作流程。然而,膜污染问题始终是制约其稳定运行和推广的关键因素。操作人员应如何快速识别污染成因并采取精准措施,以有效延长清洗周期?

工业园区污水航拍正上方.jpg

一、膜污染的概念与形成机制

膜污染主要指污泥混合液中的各类物质在膜表面或膜孔内部吸附、沉积,导致膜孔堵塞或孔隙率下降,进而引发膜通量下降和过滤压力上升的现象。在过滤过程中,水及小分子物质穿膜而过,而被截留的大分子有机物、胶体、微生物等则逐步积累,造成污染。其直接表现为运行通量的持续衰减或跨膜压差(TMP)的上升。

活性污泥混合液成分复杂,包括营养基质、菌胶团、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(如EPS和SMP)等,这些物质共同参与了膜污染的形成。

膜污染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:

初始污染:系统投运初期,胶体、有机物等与膜面发生吸附或孔内堵塞,在错流过滤中尤其明显;

缓慢污染:膜表面逐渐形成以EPS、SMP为主的凝胶层,使过滤阻力缓慢上升,该阶段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截留效果;

快速污染:凝胶层不断压实,最终引起污泥絮体快速堆积,形成泥饼层,系统压差急剧升高,运行难以维持。

DSC_1486.JPG

二、膜污染的类型

按成分分类:

有机污染:主要来自多糖、蛋白质、腐殖酸及微生物残体,其中SMP和EPS虽在混合液中占比低,却是膜污染的主要贡献者;

无机污染:多由钙、镁、铁等金属盐类结晶或沉积引起,如碳酸钙、硫酸钙等结垢现象常见。

按污染性质分类:

可逆污染:可通过水力清洗(如反冲洗、曝气抖动)去除;

不可逆污染:需依赖化学清洗(酸、碱、氧化剂等)进行清除;

不可恢复污染:任何清洗手段均无法消除,常需更换膜组件。

按污染位置分类:

内部污染:污染物进入膜孔内吸附或结晶;

外部污染:污染物在膜表面聚集形成滤饼层或凝胶层。

QQ截图20220927090240.jpg

三、影响膜污染的关键因素

污泥混合液特性:

EPS与SMP:代谢产物中对膜污染影响最为显著,需保持在适宜浓度以平衡污泥絮体稳定性和膜通量;

MLSS浓度:过高将导致混合液粘度上升、氧气传质效率下降,加剧污染;

污泥亲疏水性及颗粒大小:疏水性高、颗粒尺寸小(如2μm左右)易引发严重污染;

SVI指数:反映污泥沉降性能,间接指示胶体和非沉降性有机物的含量。

运行操作条件:

SRT与HRT: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将导致浓度过高,水力停留时间短则促进微生物增殖,均可能加重污染;

温度与pH:低温加重可逆污染,高温加速不可逆污染;pH超出6–9范围会影响硝化菌活性;

溶解氧(DO):低于1 mg/L时会引发污泥解体和SMP上升;

膜通量与曝气强度:高通量加剧污染,适量曝气可提供剪切力减缓沉积,但过度曝气反而使污染层更致密。

膜材料与组件结构:

膜孔径:小孔径易形成表面污染,大孔径易发生内部堵塞;

膜材质:如PVDF抗污染性能通常优于PS和纤维素膜;

表面特性:亲水性膜通常抗污染能力更强,表面粗糙度则具双向影响。

四、膜污染控制策略

优化膜材料选择:

优先选用亲水性强、表面特性良好的膜材料,如经改性的PVDF膜或陶瓷膜,以提升抗污染性和化学稳定性。

调控混合液性质:

将污泥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加强进水预处理(如细格栅除毛发、沉砂除颗粒、气浮除油),避免特征污染物(如油类、PAM、高硬度水质)的影响。

运行条件优化:

采用次临界通量运行,将实际通量控制在临界通量50%左右;

合理设置曝气强度,兼顾氧气供应与膜面清洗需求;

实施间歇抽吸模式,利用停抽阶段使污染层脱落,恢复膜性能;

定期进行维护性化学清洗,结合水力反洗延缓不可逆污染。

综上所述,MBR系统需从膜材料选型、混合液调控与运行管理三方面综合施策,才能有效延缓膜污染、提升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。

地址:成都市郫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戴家庙路588号       电话:028-87807027   183-2853-8768蜀ICP备18015700号-3 技术支持:诚讯企服